半马也是马

这篇文章本应在去年十月份就该动笔,但由于实习了,休息时间总想着玩,加之自身的惰性作祟,始终未能静下心来撰写。工作后,这种懒散的状态愈发明显,许多值得记录的生活片段和体验,都还没来得及记录。
原本计划在完成我的首场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按照我首次参加自行车比赛的做法,写下一篇深度感悟的文章。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惊喜与挑战,在首场半马顺利结束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报名了下一场半程马拉松赛事。紧随其后的便是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的训练备战,直至第二场比赛也成功且安全地冲过终点线。但是由于太懒一直迟迟没能动笔,直到此刻,我才终于得以静下心来,整理思绪,开始书写这篇姗姗来迟却满载故事与汗水的文章。

成绩

在文章的开始,先看一下最终的成绩吧:

人生的第一次半程挑战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我的第一次半马,第一次是在2022年因为运动会跟老师起冲突一气之下在操场跑的,不过那次中途停下来休息了很多次,严格来说成绩并不算数。而这次,我将要参加的是家乡的首场半程马拉松赛事,也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半马比赛。

报名之初,心中忐忑不安。距离上次挑战半马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加上疫情解封后跑步训练并不如2022年那么频繁,几乎可以说是处于“零训练”状态。然后报完名急急忙忙的在操场尝试了一次半马,结果把一同训练的朋友直接跑吐了。考虑到临近比赛,长时间缺乏系统训练,直接冲击21公里可能会导致赛前身体状况欠佳。然后就计划训练10公里这种相对短距离的,最后比赛的时候硬撑也能撑下来。

然后跟我们一起玩的跑步社社长找到我,他提议借此机会组织一场社团活动,给社团积累活动经验,同时提升社团未来的拓展空间。由于这场比赛在本地颇具影响力,学校也招募了大量志愿者,校领导得知我们的计划后高度重视,并接手负责本次社团活动。于是,安排了定制队服、接受媒体采访等一系列环节,虽然最终并未看到相关报道,但我对此淡然一笑,认为参与的过程更为重要。

练了几次10公里之后,紧接着国庆假期期间的一次乌龙事件打乱了我的节奏。我记错了比赛的时间,国庆节和骑友骑行了好几天车,跑步则是一点没练。直到最后一天骑车的时候,一位骑友提醒我离比赛仅剩一周了,我才发现记错了。原以为国庆假期结束后能有一周专心苦练和一周高效恢复以迎接比赛,未曾想时间紧迫至此。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参赛,且临近比赛的日子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必须避免高强度训练,国庆假期又骑车了那么多天车,只能在家休息一个星期恢复状态了。

赛前两天下班去体育馆领取比赛的参赛包:
下班拿参赛包
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准备了参赛所需的物品:从背心短裤到跑鞋手表,再到至关重要的号码布,每一项都经过细心检查并妥善放置。次日清晨,天色微明之际,我便早早起床,按计划穿戴好比赛服装,并贴上了预防肌肉拉伤的肌肉贴,确保身体处于最佳防护状态。随后,来到学校食堂吃早餐,既是为了补充能量,也是为了调整赛前的心态。在这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早晨,和同样参赛的队友们集结完毕后,一同出发,共同奔赴这场家乡首场半程马拉松赛事的起点,开启这段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征程。

接下来是按照赛事流程,我依次经历了严格的安检、妥善寄存了背包,并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找到自己的起跑区域。赛前15分钟,为了补充能量并调整到最佳状态,吃了一根能量胶。经过一段仿佛格外漫长的等待后,比赛终于鸣枪起跑。

作为首次参赛的新手,我难免一股脑地向前猛冲,这种冲动也导致了我在后半程几乎体力透支。前半段赛道上人潮涌动,我不得不频繁地加速、减速、左右穿梭,始终无法保持稳定的节奏。直到过了10公里标记,人群才逐渐散开,但此时前期大量消耗的体力已让我不堪重负,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

尽管如此,我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咬牙坚持,数次感到头晕目眩,险些摔倒在赛道上,心跳也一直维持在接近极限的每分钟190次左右。中途甚至产生了好几次退赛的想法,但要是放弃了前期做的一切努力就都是个笑话。好在坚韧与决心最终战胜了疲惫,在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我成功地完成了这场比赛,净成绩锁定在1小时35分26秒。

在冲过终点线之后,由于没能及时进行拉伸放松,我在寻找同伴的过程中,双腿突然剧烈抽筋,疼痛难忍之下,我倒在了急救车旁边。幸运的是,工作人员反应迅速,立刻有人前来对我进行了专业的应急处理,若非如此,那阵抽筋的剧痛真会让我难以承受。好在这场小插曲并未酿成大碍,在得到妥善救助后,逐渐从痛苦中恢复了过来。

第二次半程马拉松

训练

我的首场半马比赛经历确实充满了挑战与教训。尽管细节在时间的冲刷下已有些模糊,但那些痛苦与收获都成为了我后续参赛的重要参考。为迎接第二场比赛,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开始遵循科学备赛原则,精心制定了全面的训练计划,在跑步大神的指导下,先进行低强度有氧跑,再逐步提升训练强度。期间,我还热心地帮助了几位朋友参加了学校分院运动会。

换鞋

因为临近双十一,一同跑步的朋友建议我更换一双更好的跑鞋。他慷慨地将自己价值九百多的跑鞋借给我日常训练使用,我感觉挺舒服的有点心动于是买了一双新鞋,朋友的那双是硬弹的跑鞋,加速的时候明显感觉脚震的有点难受。于是我买了完全相反的乔丹的飞影plaid,这是一双软弹的跑鞋,极致的软,活动价八百出头拿下。

开箱后上脚试穿了一下,真的特别的软,极致的踩屎感。而且鞋面很透加速之后脚不会感到闷,鞋底很高,穿上测了一下身高直接185了。

比赛

然而,新鞋却带来了始料未及的问题。在比赛前一周,首次穿着新鞋完成5公里跑步训练时,不慎扭伤了脚踝。受伤后的几天并未见明显好转,我心生焦虑,不得不暂停训练。直至比赛前一天,乘大巴前往兴化领取参赛包时,疼痛仍未消退,甚至一度有过放弃比赛的念头。然而考虑到报名费都已经付了,我决定咬牙坚持,大不了跑慢一点,必要时适当休息。因为比赛当天天气恶劣,刮大风,气温很低。前一晚就已经冻的受不了,几乎都摆烂了和朋友搞了一顿自助吃了一下。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仔细整理好了所有参赛用品。次日清晨,用肌肉贴紧紧包裹住受伤的脚踝以缓解疼痛,并选择穿朋友借给我的硬底跑鞋,不敢冒险尝试新鞋了。那天早晨寒气逼人,穿着短袖短裤被冻的瑟瑟发抖,因为上一次比赛的成绩,这回直接排进了A区,终于不用人挤人了,可以更从容地起跑。开跑前15分钟,按照惯例吃下一根能量胶,比赛开始后,我保持在队伍中后段,不再盲目追求速度,以免重蹈覆辙。由于脚伤影响,只能踮脚尖一瘸一拐地奔跑,目标仅仅定为顺利完赛。

然而,随着比赛进程推进,我发现自己的节奏比预想中更快,逐渐跟随并超越前方选手,前10公里配速稳定在4分十几秒。当跑到12公里时,前方已几乎看不到什么小集团了,我紧随旁边一位配速约4分钟的大哥身后不敢掉队,虽然脚踝疼痛难忍,但前面看不到什么人了,我唯有咬牙紧跟。最后几公里时,竟然意外地超越了那位大哥,但仍小心翼翼寻找新的目标跟随。直到最后一公里,我放手一搏,全力冲刺,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脚上传来的剧烈疼痛,使我不能正常行走,整个后脚跟都不能落地了。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次我的净成绩达到了1小时28分27秒,这一成绩远远超出预期,甚至比第一次比赛还要快,尽管过程中充满艰辛,但结果无疑是对坚韧与毅力的最佳回报。

完赛后脚跟疼的不能触地

敬畏心

这是一点小插曲,在组织参加第二场半程马拉松时,我拉上了几位刚入学的大一学弟一同参赛。他们个个精神焕发,充满自信,似乎对完成比赛信心满满。作为跑步群的群主及活动组织者,我在第一次参赛时就有过深刻教训了,因此这次特别注重向他们传授经验,从训练方法、饮食搭配、行程规划到穿着建议等各方面都给予了详尽指导。考虑到比赛当天可能遭遇低温天气,我还特意提醒大家适当增加衣物保暖。

然而,遗憾的是,我的这些忠告并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视,甚至有人在群里散布轻率言论,搅乱了正常的备战节奏。面对这一情况,我深感无奈与责任重大,毕竟半程马拉松并非儿戏,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其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记得首次参赛时,我亲眼目睹了不少人在赛道边呕吐不止,终点处更有选手被救护车紧急送走。深知自己身为群主所肩负的责任,如果因疏忽大意导致意外发生,学校方面定会问责于我。

鉴于此种局面,我感到心力交瘁,为了确保自身不受牵连,我决定将群主转让给其中一位发表不当言论的朋友,并发布了免责声明,以明确划分责任界限。虽然这样的举措显得有些决绝,但在我看来,在安全面前,任何的严阵以待都不为过。